尚经起名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

企业资讯

0.01一万赞平台 - 免费领qq空间访客网站_0.1元说说赞十个

时间:2024-05-03 20:02 评论
泥鳅无土养殖的优点是由于鳅鱼在细砂中栖息,出售时起捕效率高,味道比泥中养出来的泥鳅好,养殖密度也比泥中养殖的泥鳅提高四倍,在混泥土制成的水池中春季孵化的泥鳅,年底时大的个体可以长到15~16厘米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无土泥鳅养殖技术吧!人工养殖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、黄粉虫、蚯蚓、蛆虫、河蚌、螺蛳、鱼粉、野杂鱼肉及畜禽下脚料等,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。...

自助下单地址(拼多多砍价,ks/qq/dy赞等业务):点我进入

泥鳅无土养殖的优点是泥鳅栖息在细沙中,出售时捕捞效率高。 味道比泥养的泥鳅好。 养殖密度也比泥养泥鳅高4倍。 竣工池春季孵化的泥鳅,年底可长到15-16厘米。 一起来看看泥鳅的无土养殖技术吧!

泥鳅养殖条件

泥鳅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,水质新鲜无污染,注排水方便,土质为中性或微碱性壤土,交通便利,用电少。 池塘呈东西长方形,长宽比为2:1,面积5亩。 潭深0.8至1米,水深0.4至0.6米。 池壁上的泥土要压实,沿池四周用网围起来。 下端埋入土中10厘米,上端高出水面20厘米,以防止泥鳅逃逸和有害生物进入。

无泥养殖泥鳅_神奇宝贝泥泥鳅_高密度泥鳅养殖

泥鳅的放养方式

1、放养准备:放养泥鳅苗20天前,对池塘进行清理、改造、消毒。 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处使用铁丝网以防止逃生。 在排水口处挖一条30-50厘米深的鱼滑,约占池总面积的1/3~1/5,并在池底铺上一层较腐烂的粘土。 放养前7天,用生石灰清塘,每亩塘水深10厘米,全塘泼生石灰75千克成浆。 清塘5天后,注水25厘米,每亩施有机肥150-250公斤,对水质进行施肥。

2、苗种放养:泥鳅苗采用人工培育或野生苗种,但必须大小整齐,无病害,移动迅速。 育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,平均水温在15℃以上,亩产80尾/公斤苗量1100公斤。 最好选择晴天的下午进行。 苗木放苗前用8~10mg/L的漂白水浸泡消毒,浸泡消毒时间为20~30分钟。

泥鳅的饲养管理

高密度泥鳅养殖_神奇宝贝泥泥鳅_无泥养殖泥鳅

1、饵料的选择:泥鳅是杂食性鱼类。 水中的小动植物、微生物和有机碎屑都是它最喜欢的食物。 人工养殖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、黄粉虫、蚯蚓、蛆、河蚌、螺类、鱼粉、野生鱼肉和畜禽粪便等,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。 泥鳅喜欢夜间觅食,应早晚各喂一次。 养殖初期一般按鱼体重的3-4%投喂,中期按鱼体重的4-6%投喂。 后期可适当减少配合饲料的量。

2、饲料投喂:泥鳅投饵要坚持四个原则,阴雨闷热天气适当减少投饵量,一周内每天巡一次田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如田间有洞洞等。脊、漏水、死鱼等。快速处理,保持池水嫩绿。 每 15 天用生石灰或漂白水等消毒剂消毒一次。 藕田施肥以多基肥为主,少施化肥,选用高效低毒农药,对泥鳅无害。 定期换水,每次换水20-30%即可。

3、水质控制:水质要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。 水色以黄绿色为宜,透明度为20-30厘米。 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,每亩施有机肥20公斤,增加池塘泥鳅、枝角类等泥鳅天然饵料生物。 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,应停追肥或减追肥。 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,更换部分旧水,定时开启增氧机。

无泥养殖泥鳅_高密度泥鳅养殖_神奇宝贝泥泥鳅

4、日常管理:坚持每天早、中、晚巡塘,及时了解水位、水质和泥鳅摄食情况无泥养殖泥鳅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 平时经常清除池塘边的杂草,高温季节每15天使用二氧化氯一次,每7天全池洒生石灰一次,养殖中后期每月施用微生物制剂1~2次。 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无泥养殖泥鳅,及时修补漏洞,及时治疗鱼病,做好养殖日记。

泥鳅病虫害防治

1、寄生虫病:受毛线虫、毛线虫、三代虫侵袭的泥鳅,常漂浮在水面上,不安地打转。 防治方法为全田均匀喷洒0.7mg/kg硫酸铜与硫酸亚铁(5:2)混合液,或0.15~0.22mg/kg鱼虫净(溴氰菊酯溶液)全田均匀喷洒。

2、铭文病:泥鳅铭文病是由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。 皮损一般呈椭圆形、圆形,肿胀有红斑。 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,似有印记。 防治方法同红鳍病。

3、红鳍病:泥鳅红鳍病是由短杆菌感染引起的,靠近背鳍的表皮部分脱落,呈灰白色。 严重时,鳍条裸露不吃,直至死亡。 可用漂白粉1毫克/千克或强氯0.3毫克/千克跨田喷洒,24小时重复一次,以后每半个月喷洒一次进行预防。

4、气泡病:由于水中溶氧不足、溶氧过饱和或其他气体含量过高,泥鳅漂浮于水面,腹部鼓起如气泡。 加强日常管理,防止水质恶化。 发病时立即补充新水,每亩用食盐4~6公斤化水后全池洒水。

5、水霉病:水霉病早期不易发现。 肉眼可见时,菌丝已侵入泥鳅伤口,外层菌丝向外生长,簇成棉絮。 真菌能分泌大量蛋白水解酶,使病泥鳅身体组织发生降解,分泌大量粘液,加重病情,使之食欲大减,虚弱而死。 常在春季、秋季或冬季繁殖,只要鱼皮受伤即可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