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经起名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

企业资讯

要赞的说说 - 赞说说自动取消了,q点赞说说

时间:2024-05-19 21:26 评论
理想的社群是指大家在群里既能玩得开心,学到东西,还能赚到或帮助赚到钱。群实验室:专门记录来自群友及借鉴自其它群的玩法,专门研究社群怎么玩?群快闪:每天一期,公布二维码,拉40人小群,每期一个主题,比如扔三本书目,扔完留10分钟勾搭时间,当即解散。出租时间:每天出租一小时时间,一个主题,建临时群,擅长此主题的大咖入群,群外想学习此主题的人入群,付100元红包。...

自助下单地址(拼多多砍价,ks/qq/dy赞等业务):点我进入

V君专栏:给你一刀,别做沉默的羔羊(ID:iamvxs)

本文由作者授权社区频道发布。 如需转载,请联系原作者。

什么是“7个字”?

这“7个字”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,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5W2H。 至于5W2H分析法,我在书上看过,在工作中也经常用到。 不过,真正了解它还是在接触了知乎之后。

2013年12月接触的知乎,就像2014年7月遇到的简书一样,瞬间击中了我这个网络菜鸟。 用了一段时间后跳出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大家在知乎上问了那么多问题,到底在问什么?

为了寻找答案,我在2014年上半年用了很多个周末,关注了12000个问题,用Excel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拆解、分析、总结。 经过半年的努力,我终于发现,隐藏在12000个问题背后的秘密只有一句话!

谁用什么工具和谁一起做什么事,多少钱/精力@哪里#什么时候为什么

who= 行动主体:个人/组织

如何=形式/方法

to= 指向的动作

做=做/感觉

什么=东西

with= 与 / 相关联

通过=利用

whattools = 物品/工具

并且=成本

多少钱/能量=金钱/能量/成本/数量/度

@= 在(某处)

where=地点/场景

#= 在(某个时候)

when=时间/相位

for=意向/注意力导向

为什么=目的/意义

但是这句话让我对5W2H有了不一样的理解。 简要说明如下:

人们的疑问背后隐藏着对世界的好奇。

世界既是真实的又是抽象的。 对人类而言,现实世界是人的身体所触及和感受的存在,抽象世界是人的心灵所观察和思考的存在。 因为人同时承载着身体和思想,所以他们的世界既是真实的又是抽象的。 两者并存。

存在 = Σ 发生

所谓存在,就是所有空间在每时每刻发生的集合。

实际上,没有静态的世界,只有动态的事件。 对于真正发生的事情,我们只能参与其中,吃、喝、逗、撒、睡、爱、恨、跑、打、买……都是通过一瞬间的动作完成的。 在这里,不需要区分某人、某物、时间、空间等空洞的概念吃喝玩的群名,你可以看《动物世界》,感受这种存在。 因为人类的前身有了发达的大脑,成为了智人,不靠头脑活着都难。

成都吃喝玩乐网_吃喝玩的群名_群里面谁有吃喝玩乐群

一旦通过大脑,真实事件就会自动被区分、命名、标记,因此就有数以百万计的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量词、代词、副词等。 正是这些文字,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巨大而混乱的抽象世界。

这个抽象的世界:通过无尽的思索存在于脑海中; 它通过声音变成文字; 它是通过文字写在纸上的; 它通过代码映射到互联网上。

所以,人们在知乎上提出的12000个问题,就是在抽象这个世界的元素,试图描述各种发生的事情。 而最后一句就是从中提取的描述模型。

5W2H对每一个“发生”进行了彻底的抽象和定义,也就是说,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拆解为“时间、地点、人、事与物、行动与方法、数量与程度、目标与意义”,虽然有问题在制定时省略了某些元素,但每个元素都隐藏在问题中。

真实发生→抽象世界・5W2H要素→叙述(思考/话语/文本)

5W2H跟社区有关系吗?

上面花了大量篇幅解释了“7个字”是什么,似乎有点牵强。 其实并不是。

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,会直接从积累的经验和一些小技巧入手,往往可以应对当时遇到的问题。 但“解决了”的背后却隐藏着困惑。 就好像手边乱七八糟,只整理了一个角落,以后遇到问题再多整理一点,但是不喜欢或者懒得一下子整理。 这种“一次性澄清”,就是跳出来回头看,回到事物的源头,把每一次“发生”从本质上拆解成5W2H的要素,进行细致的分析。

就构建社区而言,它是一个“正在发生的”,也有完整的5W2H要素。

如果你开个群只是为了交流、勾搭、分享,那你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。 同时,由于没有额外的工作,也很难达到预期的化学反应。 就像一盆水,放在阳光下,就会变暖。 但是要让它沸腾并从液体变成气体,需要大量的柴火才能持续燃烧。

如果考虑创建一个对内创造价值,对外传播影响力的社区,那么就需要梳理一下5W2H的要素。 梳理的过程就是勾勒出社区的目标、计划和行动。

所以,以上就是内劲功法。 不仅是为了社区,也是为了其他事情。

谁:人

我们是谁? 它是由谁组成的? 这些人来自哪些领域? 你擅长什么题材? 筛选标准是什么? 如何与这些人建立联系? 连接的方式和渠道有哪些?

建群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。 所谓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志趣相投、性情相近的人会相互吸引,通过人脉形成圈子。 这就需要赞助商去寻找、吸引和筛选。

群裂变:进群→群主→分享朋友圈→邀请入官方群。 也可以要求任何人想进群也必须推荐一个符合群定位的人。

要想打造一个有价值、有灵魂的共同体,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人,而在于这些人有没有物质,他们在一起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。 选对了人,剩下的就简单了。 小组很有趣,因为人们很有趣; 群有料,因民有料; 团体有深度,因为人有深度。

最好先从小圈开始,然后在不破的情况下做成大圈。 小群维护成本低,成员活跃度高,可实现深度交流; 大群整体参与度比较弱,很多人谈不上,逐渐失去存在感,陷入沉默,不愿意积极参与到群里。 活动和交流。

在运营社群的过程中,注意总结不同类型的成员,有哪些小圈子,哪些是运营的关键人物:谁是意见领袖,谁分享干货,谁积极维护群规,谁热情参与活动,谁鼓掌,谁撩妹,谁喜欢在水里聊天,谁在潜水时观看……

在《关于社区管理,许多领导者需要学习的经验》一文中,他将社会群体成员分为六类:思考者、组织者、寻求者、挑战者、喋喋不休者和旁观者。

社区要想保持活力,就必须激发成员的活跃度,及时观察群成员的动向,保持社区的平衡,必要时定期邀请长期潜水的成员。

为什么:目的

建群的目的是什么? 它位于哪里? 核心价值观是什么? 如何实现?

人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社区。 一群人聚在一起后,可能会成就大事,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,也可能成为乌合之众。

一个优秀社区的基础是:让合适的人聚在一起做合适的事。 这里的“正确的事情”是共同的目标,或者共同的任务。 只有共同的任务和持续的活动,社区才能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。 否则,大家就像进了一个小黑屋,不知道该做什么,不知道自己能贡献什么价值,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退出群体。 共同的目标是点亮小黑屋里的灯。

一个理想的社区意味着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可以玩得开心,学到东西,赚钱或帮助赚钱。 从这个角度来看,一般的群是一个聊天群,而理想的群就像一个公司一样运作。

你今天在市场上看到的大部分是先有成功的人和产品,然后围绕人和产品形成粉丝社区。 先从利益出发形成一个社区,然后从社区中创造出成功的人和产品,还是非常少见和困难的。

通过使用社交工具,更多人可以更快地与更多人建立联系。 “社区或城市部落”也是未来的趋势,从中可以衍生出吃喝玩乐、勾搭搭讪、创业赚钱、发明制造业新商业模式……等等。 所谓“社区+”。

这种模式的形成,一方面取决于时机,或者说社会风气的形成; 跟着的人越来越多。 俗话说,虽未尝到甜头,但有了甜头,便会趋之若鹜。

联系和建设服务于目标。 一个社区不一定需要明确的目标,但一个成功的社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。 明确的目标可以产生切实的结果。 这种成就的模式有很多种,每种模式也都有成功的案例。 例如:

点会招:作为中介平台,分发资源;

罗辑思维:打造大V,推出代言人;

创造每个人,即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话题,那么当每个人的特长都能被挖掘出来并以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时,就会起到1+1>2的作用。 比如群里大家一起写文章,共同建设公众号、喜马拉雅音频频道、优酷视频频道、公开课等。 目前维基百科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,但我不知道有类似的成功案例。

此外,还有很多种。 以上四种类型的区别在于整个社区创造其他人的力量,我们中的一个人,我们中的一些人或我们所有人。

一个好的团体名称、标志、口号、团体座右铭,甚至吉祥物和团体衬衫都非常重要。 一方面,有助于塑造群体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,增加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,化弱关系为强关系; ,从而提升集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,也为变现提供更多可能。

什么东西

群能做什么? 即做清单; 群里有什么不能做的? 也就是说,不要列出。

可以根据每个团员的特长,主动接受或由团长分配不同的任务,形成分工协作,让大家共同参与到团建中,找到自己的存在感。

俗话说,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。 国有国法,群有群规。 这是同样的道理。 共同的行为准则,有助于成员形成自律,不会歪门邪道,让群体变质。 靠人管人是累人的; 靠眼光和制度管人,就是无为而治。

当有新人加入群时,或者有违反群规的情况时,群主可以发出群规提醒。

之前为怪木西西的“西瓜俱乐部”策划了一个群策,供参考:

西瓜会十诫

三人必有我师,三千人必有西瓜社。 (放个口号)

Hi,欢迎来到“有趣·有用·有深度”的西瓜社。 (三个词定义社区基调)

为了让大家在这里更好的交流,玩的开心,玩出价值,请大家注意以下十点:

✔ 1. 为彰显身份,请在入群时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自我介绍。

✔ 2.为方便积累人脉,请统一修改群昵称为:姓名|公司或职业|城市。

✔ 3.求推荐进群:一本书+一个工具(网站/app/公众号)+一个西瓜怎么玩。

✔ 4.可推荐个人公众号名片入群。

✔ 5.可以在群里发:招聘需求、商务合作需求、线下活动信息、问题咨询、

还有干货(必须是干货)和原创。

✔ 6.求助转发的文章必须注明,最低发100元红包(每份不少于5元)。

✔ 7.每周三(20:00-21:00)群内会有线上主题讨论,欢迎大家发表意见。

✘ 8.可以辩论,但不要争吵,不要人身攻击。

✘ 9.拒绝敏感政治,拒绝黄赌毒话题,拒绝垃圾广告。 违者将被要求退群。

✘ 10. 请勿私自邀请他人进群。 有朋友的可以先推荐给群主西西。

时间:安排

一些经过测试、反响较好、能够产生价值的活动,可以确定为群内的常规活动,如定期分享、聚会、打卡等。

把这些例行公事做成“小组时间表”或“小组课程表”,定时发出提醒。

群里面谁有吃喝玩乐群_吃喝玩的群名_成都吃喝玩乐网

如何:方法

Group Lab:专门记录群友的玩法,借鉴其他群,专门研究社区怎么玩? 也可以去豆瓣城找活动思路。

关于群组操作

征集群名、slogan、logo(群名作用:冠名广告、群公告、重大事件、微博热词、每日励志)。

小组计划收集和讨论。

群友统一昵称。

在群内建立投票机制。

征集文案,创作群体故事,系列宣传海报。

群通讯录:记录成员姓名、网名、工作、专业领域、兴趣爱好、性格、所在城市等。聊天记录中涉及成员的个人信息和经历,及时入档。 这样方便大家对接资源或者认识更多的人脉。

群友可以触摸话题领域和人脉。

泳池组成员自我介绍。

每个成员给出三个词作为标签来描述自己,然后将它们收集到一个标签云中。

Group task list:或group timetable,或group class schedule吃喝玩的群名,记录日常活动。

群组天气预报:每天早上会有专人预报今天的天气,语音+截图。

群早报:每天都有专人汇集当今各大媒体的主要新闻点,分享给群友。

群周报:简要记录本周群内动态,如人数、讨论话题、活动、分享的干货等,并可预测下周群内活动。

制作群成员头像墙、群T恤、群歌、群吉祥物、群账号……

设置群聊语法:如@人,#话题#,【备注】,“书/文”等。

建立专人维护的微信群号,将其朋友圈作为通知、分享、展示的用途。

群意见箱:每个月每个人对群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。

集团大事记:记录集团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和走过的关键节点。

建立集体基金,所有共同劳动所得收入记入该基金账户。

旧人领新人,人多了,大团就打散小团。

对于集团的运营,要有产品的迭代意识,测试玩法,关注问题,寻求改进,不断释放新鲜红利,突破瓶颈和循环。

关于群体价值输入

(活动:引爆、参与感、游戏化设计)

团体入住。

团体日签:每日格言,推荐使用“一种”或“小记事”App制作。

群员每天固定时间轮流发一段60年代的演讲,就像罗辑的想法一样。

小组圆桌:固定小组成员,或邀请外来嘉宾在线分享。 “石墨”可用于文字直播。

成都吃喝玩乐网_吃喝玩的群名_群里面谁有吃喝玩乐群

举办线下团体沙龙。

与不满作斗争:在小组中进行辩论。

小组头脑风暴:针对某个问题或话题,发表自己的想法或意见,每人只发一段文字,过程中不允许讨论。

群快闪:每天一期,发布二维码,拉一个40人的小群,每期有一个主题,比如扔三本书,扔完留10分钟挂机,马上解散。

群友点名活动:发包、发书单、微笑挑战、人人问人、一句话表白……在朋友圈进行群友接力。

其他,如群故事接龙、书飘飘、头像闪现、自拍闪现、群作文、群翻译、模拟面试、模拟路演……

论群体价值输出

(结构化信息)

群语录:群友经典发言,作为片段发送至群微博,@讨论者。 一段时间后,语录可以收集起来,分成不同的主题,可以出版一本小册子。

分组方法论:干货进一步细化为模型和方法论。

群题库:收集群友提出的所有问题,根据不同问题的一些答案发布在群公众号。

群书单:记录所有群友推荐的书单,并在群豆瓣账号中创建一个bean栏目。

群书库:群友在群里分享好文章,分类整理,用简书或微知笔记建立索引链接,每日更新。

群组话题:在简书创建群组话题。

群分享库:所有群友分享的素材都保存在网盘中。

群话题讨论PPT:定期总结群友对某个话题的讨论,制作PPT。

群公众号。

集团电台:喜马拉雅、荔枝等。

群优酷频道:收集群成员上传的视频。 如果你有能力去做,你可以考虑把它做成像TED那样。

组建知乎战队:组织几十个群友每周一次在知乎上回答最后一个问题,并根据答案相互比拼。

建群知乎:每天一个人登录,群里回答一个问题,这样一年就有365个回答。

一群朋友一起拍一段搞笑视频,或者自己拍一部微电影。

出版书籍,出版团体周刊或月刊。

群组wiki:群组成员共同编辑的百科知识库。

关于集团业务变现

租借时间:每天一小时,一个话题,一个临时群,擅长这个话题的大咖进群,群外想学这个话题的人进群,发100元红包。

小组课程:或小组论坛,小组成员制作课程并在线与其他小组分享,或线下授课。

加入团体的会员费,由人群筹集。

团体冠名费、团体讲座冠名费。

出版收入、讲座收入。

吃喝玩的群名_成都吃喝玩乐网_群里面谁有吃喝玩乐群

公众号、电台、优酷频道等广告收入,群内广告收入。

群体裂变、复制和加入。

集团市场,与制造商合作推广或创造产品。

哪里:地点

我在哪里可以找到我们?

对于社区来说,存放结构化信息非常重要。

在一个活跃的社区中,周围散落着许多小石头。 这种结构就像在社区里开了一个炼金厂,把小石头变成金块分享给大家,这样社区的价值就更大,粘性也更强。 ,每个人都可能离开采石场,但谁愿意离开金矿。

沉淀信息的方法参见“How: Method”中的列表。

积累的信息将存储在各个地方,便于内部共享和外部传播。

包括:网站、群二维码入口、微信公众号、新浪微博、豆瓣站、简书、喜马拉雅电台、优酷频道、网盘、邮箱、协作工具等塔...

比如前段时间发朋友圈,召集32个小伙伴,成立“炼金工作组”,筛选整理收藏的近万篇文章(来自微信公众号、简书、知乎、豆瓣、今日头条等)。

目标单一,任务分配到每个人,每个阶段都有期限。 期间不做任何任务的请退群,不计较友情,严格遵守群规。

最终我们共筛选出文章7394篇,经典文章1325篇,标题7641个,关键词6869个,公众号3598个,精品公众号268个。 这样,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,得到的成果对大家的学习、写作、知识管理、自媒体都有帮助。

这个例子说明了三点:

活跃的群里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如果不整理,就会碎片化,无法使用。 如果整理出来了,那就有用了。

整理不难,关键是有人发起,有一群小伙伴响应。 对于一个普通的团体来说,一两个人就足够了。

没有工作就没有收获。 现在很多人都养成了钻群的坏习惯,等着接活、加人、发广告。 要想打造一个有活力、有价值输出的群体,就必须让每个人都参与贡献,而不仅仅是一个伸出援手的一方。 否则,长此以往,团风必断。

多少:多少

我们做了什么? 收入多少,支出多少?

社区大事记,记下关键节点。

记录社区收支账目,定期公布。

后记
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谁懂得连接,谁懂得人性,谁懂得经营社群,谁懂得沟通,就更有可能抢占社会红利和商机。

社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它从原始部落就存在了。 人有同心,同理。

微信等平台只是工具。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社区,只要有人的地方,人性都是一样的。 每个人都试图在他所在的地方找到参与,感受他人的需要。 人就像木偶,人性就是牵引木偶的线。 只要理顺了这条线,社群的运营就很容易了。

微信群本身还存在很多功能上的不便,但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点。 我们只能去适应别人的平台,把自己的游戏玩好。 只问几个问题:

基于微信群已有的功能,我们是否把一切都发挥到了极致? 事实上,我们一直在抱怨手头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没有玩到极致。

你会玩什么花样? 别人怎么玩?

每次有新功能出来,我们是不是第一时间跟上,开发出相应的玩法?

微信群功能的提升空间在哪里? 这个空间是第三方的商机吗? 我们在使用上不方便的地方,我们有抱怨的地方,我们希望用微信群达到而不能的地方,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微信群中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
以上只是一种思路,供群主参考,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。